最近天下雜誌出了一本專刊
標題叫做:教出品格力


裡面一連串都是在討論許多跟教育有關的議題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主題都是著重在討論品德與品格
到底什麼是品德?
做一個好學生?當一個聽話的好小孩?還是不做壞事?
我覺得都不是
品德應該是要發自內心的
自我要求的
而不是一種表面功夫
也同時跟成績完全無關



或許您家的孩子成績很好
可是他在學校總是和同學斤斤計較
或許您家的孩子在家裡乖的像一條蟲
可是您知道他在學校卻是另一個樣?
您的孩子總是有拿不完的零用錢嗎?
您的孩子總是不喜歡跟人家分享他的東西嗎?
您的孩子很少會跟別人說對不起嗎?
您的孩子總是藉口很多?
您的孩子時常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嗎?
如果有以上情形發生
以一個老師的立場我必須要誠心的說
孩子的品格真的有待加強



在這本雜誌中
不論是不是學術界的人都認為教導品格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可是在這個以學業為導向的教學體制之下
一周又能撥出幾堂來上所謂的『品格』課程呢?
在教學第一現場的老師們應該最清楚
這種淺在課程只能自行融入一般的各科之中
然後期待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現在的人孩子生的少
所以個個都是寶
不能打也不能罵
加上靈體罰的時代來臨
不少學生和家長真的一股腦騎到老師的頭上去了

雖然教書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動過棍子扁過小孩
但是我還是要很感慨的說:很多人都曲解零體罰的意義了



體罰到底包括什麼?他的範圍在哪裡?到底要如何界定?
我覺得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跟老師玩所謂的『文字遊戲』?
今天先不論被新聞報導出的老師到底是如何處罰犯錯的孩子
為什麼家長卻沒有先追究自己孩子『先犯錯的事實』
然後緊接而來的是針對老師『你這麼做已經傷害到我孩子的心靈了』
孩子真的受傷了嗎?
還是受傷的只是家長的面子?
不少同事都有經歷過孩子指著老師的臉毫不客氣的說:
『你敢打(罵)我,小心我叫我媽媽告你~~~』的經驗
既然大家都這麼的講究所謂的人權
那老師的尊嚴和人權要放在哪裡?
孔夫子如果看到這個局面
我想他一定會哭的比誰都傷心~~~




我想所謂的品德和品格力
是孩子真的知道事情的界限在哪裡
他對自己負責了嗎?
什麼事情應該做?
什麼事情不應該做?
今天就算是做錯事,那麼是錯在哪?要如何改?
他替自己找的理由真的是理由嗎?還是只是藉口?


我相信每一位老師在課堂中
一定會苦口婆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遇到事情的當下能真正的去遵守和履行
品德到底應該如何建立?
不是光靠老師在學校的苦口婆心就夠了
親愛的家長
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天只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家裡度過的
今天就算老師極力的想去改變這個在學校的三分之一
但是卻遠遠的不敵家中的三分之二啊!



在我的認知裡
成績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我從來不會因為某個小孩考二十分而臭罵他一頓
但是相對的
只要我在檢討考卷的時候他不認真
我管他是不是九十九分都一律抓起來開罵
因為他的態度是不及格的
不是嗎?



講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假設今天某位小朋友的座位旁有一個垃圾
當老師說:『請你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
通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一定會回答你:『這不是我丟的』
這個問題真的是接近百問不變的答案
很悲哀~~真的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我後來做了一個實驗
與其插著腰提高分貝的對他說:『給我撿起來』
不如說:『這樣啊!那不用撿沒關係,原來這裡是垃圾場喔!那好~下次大家有垃圾可能就會往你這丟,你都不用撿沒關係』
嘿~~當時他還會很不好意思的笑喔!
畢竟當他不甘不願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他並沒有認知到『我錯了』這件事(因為他的憤怒或不爽會矇蔽他的理智)
反而他會覺得『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是我?』這句話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傳染病
當每個人都說出『為什麼是我?』的時候
就代表他撇清了自己的責任
累積了十個『為什麼是我?』之後
緊接著就會變成『你怎麼不去做?』
累積了十個『你怎麼不去做?』之後
就會變成『都是他弄的,不關我的事』
累積了十個『都是他弄的,不關我的事』之後
就會變成...............


其實一句話也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同時我們良知的破洞也會像南極天空的破洞一樣越來越大
所以
不要給你的孩子養成有藉口的習慣


品德都是要從微不足道的地方去深耕的
你越想不到的小事
其實越好建立孩子的品格



雖然我到現在還沒把這本書看完
但是已經反省了很多次我自己的教學
這本書不是只有教育相關人事才適合看
對於高中生,大學生,父母,師長都是非常棒的教材
只能說
成績不會陪著我們直到人生的盡頭
可是品德會
而且是一直跟著我們到閉上眼睛長眠的那一天~~~~
甚至良好的品德還會像故事一樣永遠流傳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胖子和小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